大家好!今天让俊星环保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改装氧化沟下水道(改装氧化沟下水道怎么改)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氧化沟的优点
- 氧化沟工艺 活性污泥正常 进水正常 出水COD SS 超标的原因?怎么处理?
- 氧化沟工艺的工艺流程
- 城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技术的应用?
- 什么是氧化沟污水处理法?
氧化沟的优点
氧化沟又名氧化渠,因其构筑物呈封闭的环形沟渠而得名。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因为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曝气渠道中不断循环流动,因此有人称其为“循环曝气池”、“无终端曝气池”。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负荷低,其本质上属于延时曝气系统。以下为一般氧化沟法的主要设计参数: 水力停留时间:-小时; 污泥龄:一般大于天; 有机负荷:0.-0.kgBOD5/(kgMLSS.d); 容积负荷:0.2-0.4kgBOD5/(m3.d); 活性污泥浓度:-mg/l; 沟内平均流速:0.3-0.5m/s。 氧化沟的技术特点: 氧化沟利用连续环式反应池(Cintinuous Loop Reator,简称CLR)作生物反应池,混合液在该反应池中一条闭合曝气渠道进行连续循环,氧化沟通常在延时曝气条件下使用。氧化沟使用一种带方向控制的曝气和搅动装置,向反应池中的物质传递水平速度,从而使被搅动的液体在闭合式渠道中循环。 氧化沟一般由沟体、曝气设备、进出水装置、导流和混合设备组成,沟体的平面形状一般呈环形,也可以是长方形、L形、圆形或其他形状,沟端面形状多为矩形和梯形。 氧化沟法由于具有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较低的有机负荷和较长的污泥龄。因此相比传统活性污泥法,可以省略调节池,初沉池,污泥消化池,有的还可以省略二沉池。氧化沟能保证较好的处理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巧妙结合了CLR形式和曝气装置特定的定位布置,是式氧化沟具有独特水力学特征和工作特性: 1) 氧化沟结合推流和完全混合的特点,有力于克服短流和提高缓冲能力,通常在氧化沟曝气区上游安排入流,在入流点的再上游点安排出流。入流通过曝气区在循环中很好的被混合和分散,混合液再次围绕CLR继续循环。这样,氧化沟在短期内(如一个循环)呈推流状态,而在长期内(如多次循环)又呈混合状态。这两者的结合,即使入流至少经历一个循环而基本杜绝短流,又可以提供很大的稀释倍数而提高了缓冲能力。同时为了防止污泥沉积,必须保证沟内足够的流速(一般平均流速大于0.3m/s),而污水在沟内的停留时间又较长,这就要求沟内由较大的循环流量(一般是污水进水流量的数倍乃至数十倍),进入沟内污水立即被大量的循环液所混合稀释,因此氧化沟系统具有很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对不易降解的有机物也有较好的处理能力。 2) 氧化沟具有明显的溶解氧浓度梯度,特别适用于硝化-反硝化生物处理工艺。氧化沟从整体上说又是完全混合的,而液体流动却保持着推流前进,其曝气装置是定位的,因此,混合液在曝气区内溶解氧浓度是上游高,然后沿沟长逐步下降,出现明显的浓度梯度,到下游区溶解氧浓度就很低,基本上处于缺氧状态。氧化沟设计可按要求安排好氧区和缺氧区实现硝化-反硝化工艺,不仅可以利用硝酸盐中的氧满足一定的需氧量,而且可以通过反硝化补充硝化过程中消耗的碱度。这些有利于节省能耗和减少甚至免去硝化过程中需要投加的化学药品数量。 3) 氧化沟沟内功率密度的不均匀配备,有利于氧的传质,液体混合和污泥絮凝。传统曝气的功率密度一般仅为-瓦/米3,平均速度梯度G大于秒-1。这不仅有利于氧的传递和液体混合,而且有利于充分切割絮凝的污泥颗粒。当混合液经平稳的输送区到达好氧区后期,平均速度梯度G小于秒-1,污泥仍有再絮凝的机会,因而也能改善污泥的絮凝性能。 4) 氧化沟的整体功率密度较低,可节约能源。氧化沟的混合液一旦被加速到沟中的平均流速,对于维持循环仅需克服沿程和弯道的水头损失,因而氧化沟可比其他系统以低得多的整体功率密度来维持混合液流动和活性污泥悬浮状态。据国外的一些报道,氧化沟比常规的活性污泥法能耗降低%-%。 另外,据国内外统计资料显示,与其他污水生物处理方法相比,氧化沟具有处理流程简单,超作管理方便;出水水质好,工艺可靠性强;基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传统氧化沟的脱氮,主要是利用沟内溶解氧分布的不均匀性,通过合理的设计,使沟中产生交替循环的好氧区和缺氧区,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其最大的优点是在不外加碳源的情况下在同一沟中实现有机物和总氮的去除,因此是非常经济的。但在同一沟中好氧区与缺氧区各自的体积和溶解氧浓度很难准确地加以控制,因此对除氮的效果是有限的,而对除磷几乎不起作用。另外,在传统的单沟式氧化沟中,微生物在好氧-缺氧-好氧短暂的经常性的环境变化中使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群并非总是处于最佳的生长代谢环境中,由此也影响单位体积构筑物的处理能力。 氧化沟缺点 尽管氧化沟具有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除磷脱氮效率高、污泥易稳定、能耗省、便于自动化控制等优点。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污泥膨胀问题 当废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较多,N、P含量不平衡,pH值偏低,氧化沟中污泥负荷过高,溶解氧浓度不足,排泥不畅等易引发丝状菌性污泥膨胀;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较高时。微生物的负荷高,细菌吸取了大量营养物质,由于温度低,代谢速度较慢,积贮起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类物质,使活性污泥的表面附着水大大增加,SVI值很高,形成污泥膨胀。 针对污泥膨胀的起因,可采取不同对策:由缺氧、水温高造成的,可加大曝气量或降低进水量以减轻负荷,或适当降低MLSS(控制污泥回流量),使需氧量减少;如污泥负荷过高,可提高MLSS,以调整负荷,必要时可停止进水,闷曝一段时间;可通过投加氮肥、磷肥,调整混合液中的营养物质平衡(BOD5:N:P=:5:1);pH值过低,可投加石灰调节;漂白粉和液氯(按干污泥的0.3%~0.6%投加),能抑制丝状菌繁殖,控制结合水性污泥膨胀[]。 2、 泡沫问题 由于进水中带有大量油脂,处理系统不能完全有效地将其除去,部分油脂富集于污泥中,经转刷充氧搅拌,产生大量泡沫;泥龄偏长,污泥老化,也易产生泡沫。用表面喷淋水或除沫剂去除泡沫,常用除沫剂有机油、煤油、硅油,投量为0.5~1.5mg/L。通过增加曝气池污泥浓度或适当减小曝气量,也能有效控制泡沫产生。当废水中含表面活性物质较多时,易预先用泡沫分离法或其他方法去除。另外也可考虑增设一套除油装置。但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水源管理,减少含油过高废水及其它有毒废水的进入。 3、污泥上浮问题 当废水中含油量过大,整个系统泥质变轻,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很好控制其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易造成缺氧,产生腐化污泥上浮;当曝气时间过长,在池中发生高度硝化作用,使硝酸盐浓度高,在二沉池易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氮气,使污泥上浮;另外,废水中含油量过大,污泥可能挟油上浮。 发生污泥上浮后应暂停进水,打碎或清除污泥,判明原因,调整操作。污泥沉降性差,可投加混凝剂或惰性物质,改善沉淀性;如进水负荷大应减小进水量或加大回流量;如污泥颗粒细小可降低曝气机转速;如发现反硝化,应减小曝气量,增大回流或排泥量;如发现污泥腐化,应加大曝气量,清除积泥,并设法改善池内水力条件。 4、流速不均及污泥沉积问题 在氧化沟中,为了获得其独特的混合和处理效果,混合液必须以一定的流速在沟内循环流动。一般认为,最低流速应为0.m/s,不发生沉积的平均流速应达到0.3~0.5m/s。氧化沟的曝气设备一般为曝气转刷和曝气转盘,转刷的浸没深度为~mm,转盘的浸没深度为~ mm。与氧化沟水深(3.0~3.6m)相比,转刷只占了水深的1/~1/,转盘也只占了1/6~1/7,因此造成氧化沟上部流速较大(约为0.8~1.2m,甚至更大),而底部流速很小(特别是在水深的2/3或3/4以下,混合液几乎没有流速),致使沟底大量积泥(有时积泥厚度达1.0m),大大减少了氧化沟的有效容积,降低了处理效果,影响了出水水质。 加装上、下游导流板是改善流速分布、提高充氧能力的有效方法和最方便的措施。上游导流板安装在距转盘(转刷)轴心4.0处(上游),导流板高度为水深的1/5~1/6,并垂直于水面安装;下游导流板安装在距转盘(转刷)轴心3.0m处。导流板的材料可以用金属或玻璃钢,但以玻璃钢为佳。导流板与其他改善措施相比,不仅不会增加动力消耗和运转成本,而且还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充氧能力和理论动力效率。 另外,通过在曝气机上游设置水下推动器也可以对曝气转刷底部低速区的混合液循环流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从而解决氧化沟底部流速低、污泥沉积的问题。设置水下推动器专门用于推动混合液可以使氧化沟的运行方式更加灵活,这对于节约能源、提高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导致有较多的大肠杆菌散发到空气中,引发了毒黄瓜的事件。 6、对于BOD较小的水质完全没有处理能力。四川永沁环境氧化沟工艺 活性污泥正常 进水正常 出水COD SS 超标的原因?怎么处理?
迄今为止,在活性污泥法工程领域,应用着多种各具特色的运行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 传统推流式活性污泥法;② 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③ 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④ 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⑤ 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⑥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⑦ 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⑧ 浅层低压曝气活性污泥法;⑨ 深水曝气活性污泥法;⑩ 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1、传统推流式活性污泥法:
① 工艺流程:
② 供需氧曲线:
③ 主要优点:1) 处理效果好:BOD5的去除率可达-%;2) 对废水的处理程度比较灵活,可根据要求进行调节。
④ 主要问题:1) 为了避免池首端形成厌氧状态,不宜采用过高的有机负荷,因而池容较大,占地面积较大;2) 在池末端可能出现供氧速率高于需氧速率的现象,会浪费了动力费用;3) 对冲击负荷的适应性较弱。
⑤ 一般所采用的设计参数(处理城市污水):
2、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
① 主要特点:a.可以方便地通过对F/M的调节,使反应器内的有机物降解反应控制在最佳状态;b.进水一进入曝气池,就立即被大量混合液所稀释,所以对冲击负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c.适合于处理较高浓度的有机工业废水。
② 主要结构形式:a.合建式(曝气沉淀池):b.分建式
3、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又称分段进水活性污泥法或多点进水活性污泥法
① 工艺流程:
② 主要特点:a.废水沿池长分段注入曝气池,有机物负荷分布较均衡,改善了供养速率与需氧速率间的矛盾,有利于降低能耗;b.废水分段注入,提高了曝气池对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
③ 主要设计参数:
4、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又称生物吸附法或接触稳定法。
主要特点是将活性污泥法对有机污染物降解的两个过程——吸附、代谢稳定,分别在各自的反应器内进行。
① 工艺流程:
② 主要优点:
a.废水与活性污泥在吸附池的接触时间较短,吸附池容积较小,再生池接纳的仅是浓度较高的回流污泥,因此,再生池的容积也较小。吸附池与再生池容积之和低于传统法曝气池的容积,基建费用较低;
b.具有一定的承受冲击负荷的能力,当吸附池的活性污泥遭到破坏时,可由再生池的污泥予以补充。
③ 主要缺点:处理效果低于传统法,特别是对于溶解性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废水,处理效果更差。
④ 主要设计参数:
5、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完全氧化活性污泥法
① 主要特点:
a.有机负荷率非常低,污泥持续处于内源代谢状态,剩余污泥少且稳定,勿需再进行处理;
b.处理出水出水水质稳定性较好,对废水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性;
c.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设初次沉淀池。
② 主要缺点:
池容大、曝气时间长,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都较高,而且占地大;一般适用于处理水质要求高的小型城镇污水和工业污水,水量一般在m3/d以下。
③ 主要设计参数:
6、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又称短时曝气法或不完全曝气活性污泥法
① 主要特点:有机负荷率高,曝气时间短,处理效果较差;而在工艺流程和曝气池的构造等方面与传统法基本相同。
② 主要设计参数:
7、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
① 主要特点:
a.纯氧中氧的分压比空气约高5倍,纯氧曝气可大大提高氧的转移效率;
b.氧的转移率可提高到~%,而一般的鼓风曝气仅为%左右;
c.可使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浓度高达~mg/l,能够大大提高曝气池的容积负荷;
d.剩余污泥产量少,SVI值也低,一般无污泥膨胀之虑。
② 曝气池结构:
③ 主要设计参数:
8、浅层低压曝气法
① 理论基础:只有在气泡形成和破碎的瞬间,氧的转移率最高,因此,没有必要延长气泡在水中的上升距离;
② 其曝气装置一般安装在水下0.8~0.9米处,因此可以采用风压在1米以下的低压风机,动力效率较高,可达1.~2.kgO2/kw.h;
③ 其氧转移率较低,一般只有2.5%;
④ 池中设有导流板,可使混合液呈循环流动状态。
9、深水曝气活性污泥法
① 主要特点:a.曝气池水深在7~8m以上,b.由于水压较大,洋的转移率可以提高,相应也能加快有机物的降解速率;c.占地面积较小。
② 一般有两种形式:a.深水中层曝气法:b.深水深层曝气法:
、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又称超深水曝气法
① 工艺流程:一般平面呈圆形,直径约介于1~6m,深度一般为~m。
② 主要特点:a.氧转移率高,约为常规法的倍以上;b.动力效率高,占地少,易于维护运行;c.耐冲击负荷,产泥量少;d.一般可以不建初次沉淀池;e.但受地质条件的限制。
③ 主要设计参数
各种活性污泥法的设计参数(处理城市污水,仅为参考值)
设计参数 传统活性污泥法 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 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
BOD5—SS负荷(kgBOD5/kgMLSS.d) 0.2~0.4 0.2~0.6 0.2~0.4
容积负荷(kgBOD5/m3.d) 0.3~0.6 ~2.0 0.6~1.0
污泥龄(d) 5~ 5~ 5~
MLSS(mg/l) ~ ~ ~
MLVSS(mg/l) ~ ~ ~
回流比(%) ~ ~ ~
曝气时间HRT(h) 4~8 3~5 3~8
BOD5去除率(%) ~ ~ ~
设计参数 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
BOD5—SS负荷(kgBOD5/kgMLSS.d) 0.2~0.6 0.~0. 1.5~5.0
容积负荷(kgBOD5/m3.d) 1.0~1.2 0.1~0.4 1.2~2.4
污泥龄(d) 5~ ~ 0.~2.5
MLSS(mg/l) 吸附池~再生池~ ~ ~
MLVSS(mg/l) 吸附池~再生池~ ~ ~
回流比(%) ~ ~ 5~
曝气时间HRT(h) 吸附池0.5~1.0再生池3~6 ~ 1.5~3.0
BOD5去除率(%) ~ ~
设计参数 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 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
BOD5—SS负荷(kgBOD5/kgMLSS.d) 0.4~1.0 1.0~1.2
容积负荷(kgBOD5/m3.d) 2.0~3.2 3.0~3.6
污泥龄(d) 5~ 5
MLSS(mg/l) ~ ~
MLVSS(mg/l) ~ ~
回流比(%) ~ ~
曝气时间HRT(h) 1.5~3.0 1.0~2.0
溶解氧浓度DO(mg/l) 6~
SVI(ml/g) ~
BOD5去除率(%) ~ ~
二、曝气池的型式与构造
1、曝气池的类型
① 根据混合液在曝气池内的流态,可分为推流式、完全混合式和循环混合式三种;
② 根据曝气方式,可分为鼓风曝气池、机械曝气池以及二者联合使用的机械&frac;&frac;鼓风曝气池;
③ 根据曝气池的形状,可分为长方廊道形、圆形、方形以及环状跑道形等四种;
④ 根据曝气池与二沉池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合建式(即曝气沉淀池)和分建式两种。
活性污泥法主要有哪些运行方式、各运行方式的特点
关于当前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有:AB法、SBR法、氧化沟法、普通曝气法、A/A/O法、A/O 法等,这几种工艺都是从活性污泥法派生出来的,且各有其特点。
① AB法(Adsorption—Biooxidation)
该法由德国Bohuke教授首先开发。该工艺对曝气池按高、低负荷分二级供氧,A级负荷高,曝气时间短,产生污泥量大,污泥负荷2.5kgBOD/(kgMLSS·d)以上,池容积负荷6kgBOD/(m3·d)以上;B级负荷低,污泥龄较长。A级与B级间设中间沉淀池。二级池子F/M(污染物量与微生物量之比)不同,形成不同的微生物群体。AB法尽管有节能的优点,但不适 合低浓度水质,A级和B级亦可分期建设。
② SBR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法早在世纪初已开发,由于人工管理繁琐未予推广。此法集进水、曝气、沉淀、出水 在一座池子中完成,常由四个或三个池子构成一组,轮流运转,一池一池地间歇运行,故称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现在又开发出一些连续进水连续出水的改良性SBR工艺,如ICEAS法、CASS法、IDEA法等。这种一体化工艺的特点是工艺简单,由于只有一个反应池,不需二沉池、 回流污泥及设备,一般情况下不设调节池,多数情况下可省去初沉池,故节省占地和投资 ,耐冲击负荷且运行方式灵活,可以从时间上安排曝气、缺氧和厌氧的不同状态,实现除磷 脱氮的目的。但因每个池子都需要设曝气和输配水系统,采用滗水器及控制系统,间歇排水 水头损失大,池容的利用率不理想,因此,一般来说并不太适用于大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 。
③ A/A/O法(Anaerobic—Anoxic—Oxic)
由于对城市污水处理的出水有去除氮和磷的要求,故国内年前开发此厌氧—缺氧—好氧组 成的工艺。利用生物处理法脱氮除磷,可获得优质出水,是一种深度二级处理工艺。
A/A/O法的可同步除磷脱氮机制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除磷,污水中的磷在厌氧状态下(DO<0.3mg/L),释放出聚磷菌,在好氧状况下又将其更多吸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系统。 二是脱氮,缺氧段要控制DO<0.7 mg/L,由于兼氧脱氮菌的作用,利用水中BOD作为氢供给体(有机碳源),将来自好氧池混合液中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还原成氮气逸入大气,达到脱氮的目的。为有效脱氮除磷,对一般的城市污水,COD/TKN为3.5~7.0(完全脱氮COD/TKN>.5),BOD/TKN为1.5~3.5,COD/TP为~,BOD/TP为~(一般应>)。
若降低污泥浓度、压缩污泥龄、控制硝化,以去除磷、BOD5和COD为主,则可用A/O 工艺。
有的污水处理的出水不排入湖泊,利用大水体深水排放或灌溉农田,可将脱氮除 磷放在下一步改扩建时考虑,以节省近期投资。
④ 普通曝气法及其变法
本工艺出现最早,至今仍有较强的生命力。普曝法处理效果好,经验多,可适应大的污水量 ,对于大厂可集中建污泥消化池,所产生沼气可作能源利用。传统普曝法的不足之 处是只能作为常规二级处理,不具备脱氮除磷功能。
近几年在工程实践中,通过降低普通曝气池容积负荷,可以达到脱氮的目的;在普曝池前设置厌氧区,可以除磷,亦可用化学法除磷。采用普通曝气法去除BOD5,在池型上有多种形 式(如下文所述的氧化沟),工程上称为普通曝气法的变法,亦可统称为普通曝气法。
⑤ 氧化沟法
本工艺年代初期发展形成,因其构造简单,易于管理,很快得到推广,且不断创新,有发展前景和竞争力,当前可谓热门工艺。氧化沟在应用中发展为多种形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帕式(Passveer)简称单沟式,表面曝气采用转刷曝气,水深一般在2.5~3.5m,转刷动力效率1.6~1.8kgO2/(kW·h)。
奥式(Orbal)简称同心圆式,应用上多为椭圆形的三环道组成,三个环道用不同的DO(如外环为0,中环为1,内环为2),有利于脱氮除磷。采用转碟曝气,水深一般在4.0~4.5m,动力效率与转刷接近,现已在山东潍坊、北京黄村和合肥王小郢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应用 。若能将氧化沟进水设计成多种方式,能有效地抵抗暴雨流量的冲击,对一些合流制排水系 统的城市污水处理尤为适用。
卡式(Carrousel)简称循环折流式,采用倒伞形叶轮曝气,从工艺运行来看,水深一般在3.0m左右,但污泥易于沉积,其原因是供氧与流速有矛盾。
三沟式氧化沟(T型氧化沟),此种型式由三池组成,中间作曝气池,左右两池兼作沉淀池和 曝气池。T型氧化沟构造简单,处理效果不错,但其采用转刷曝气,水深浅,占地面积大,复杂的控制仪表增加了运行管理的难度。不设厌氧池,不具备除磷功能。
氧化沟一般不设初沉池,负荷低,耐冲击,污泥少。建设费用及电耗视采用的沟型而变,如 在转碟和转刷曝气形式中,再引进微孔曝气,加大水深,能有效地提高氧的利用率(提高%)和动力效率〔达2.5~3.0 kgO2/(kW·h)〕。
氧化沟工艺的工艺流程
如图所示:
氧化沟工艺处理污水的简易技术。在反应原理上一般采用延时曝气,保持进出水连续,不用初沉池,在沟中所产生的微生物在污泥中得到稳定的存活生长,并在污水曝气净化中发生反应,大大简化了处理步骤。氧化池一般承狭长的首尾相连的环形沟渠形状,曝气装置多采用表面曝气器。
污水进入氧化沟和活性污泥充分混合,再通过曝气装置特定的定位作用进而产生曝气推动,使得污水与污泥在闭合渠道内成悬浮状态做不停的循环,污泥在循环中进一步与污水充分混合,其中微生物与有机物充分反应,然后混着污泥的污水进入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使污水得到净化。
扩展资料
氧化沟工艺的技术与活性污泥法去除有机物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自身的独特工艺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氧化沟可以将污水与污泥充分混合和并且推流。在一个长期的阶段内呈现完全污水与污泥充分混合的特征,而在短期呈现推流循环的特征,氧化沟这种首尾相接的封闭环形反应器中的水流特征有利于提高氧化能力与反应时间,实现充分反应。
二是氧化沟在溶解氧浓度梯度上区分明显。由于曝气设备的定位分区以及氧化沟的结构,使沟内沿水流方向存在明显的溶解氧浓度梯度,使氧化沟内兼顾好氧区和缺氧区两个区域,并能够呈现出好氧区和缺氧区的交替变化的特点。
在缺氧区可以在污泥中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在好氧区中可以进行有机物去除、硝化作用、聚磷菌吸磷等多项反应,从而实现了脱氮除磷。
三是氧化沟同时具备高能区和低能区两个能量区。在装置曝气设备附近处呈现高能区,有利于氧与液体的充分混合以及氧气的充分移动。同时,在高能区域低能区的交替与差异过程中,在环流的低能区,增加了污泥絮凝的机会,使污泥更好的呈现出悬浮状态。
四是曝气和推流相互混合与分离。在不断的混合分离再混合的过程中,提高了氧化沟的污水与污泥混合的效率,加速了细菌与有机物的结合反应速度,氧化池的运行更为灵活。
解决了曝气设备很难同时满足曝气量控制和推流速度大小要求的矛盾,进而大大增加了脱氮除磷效果,提高了氧化沟的处理性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氧化沟工艺
城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技术的应用?
城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技术的应用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解答。
1 引言
氧化沟(Oxidation Ditch)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工艺,该工艺将一系列生物化学过程集中在一个闭合环路中,如硝化、反硝化、碳源代谢等,采用连续式反应池的原理,是一个连续循环完全混合的流程[1]。氧化沟工艺通常不需要初沉池,采用的多是延迟曝气,由于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形,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液会在其中循环流动,因此,该工艺被形象的称之为“氧化沟”或“氧化渠”,又叫“连续循环曝气池”。
2 氧化沟工艺的特点
氧化沟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形式为卡塞尔氧化沟、奥贝尔氧化沟、交替式工作氧化沟、一体化氧化沟等,不同类型的氧化沟工艺差异较大,归纳起来氧化沟工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工艺流程简单,运行管理方便
氧化沟工艺与其它污水处理方法相比,具有出水水质好,基建投资省、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工艺可靠性强、运行费用低等特点。氧化沟基建费用和运行费用低,较普通活性污泥法成本运行和基建费要低%~%和%~%。
2.2 耐冲击负荷,污泥性质稳定
氧化沟工艺可以接受高浓度的生活污水和有机生产性废水,有较好地承受水量和水质的冲击负荷能力,尤其对于生产废水处理效果较好[2]。氧化沟工艺适应于硝化-反硝化生物处理工艺,具有较明显的溶解氧浓度梯度,据有关资料反应,氧化沟工艺的能耗比活性污泥法降低%。
2.3 适应性强
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对水温、水质、水量等的变动有适应性。具有较高的去除BOD能力,在条件较好时可达%,即使在低温时也可以达到良好的出水。
3 氧化沟工艺的应用
3.1 工艺的选择
笔者对某市水质净化二厂的工艺流程进行调查,设计进出水水质见表1,设计日处理规模万m3,该市水质二厂处理部分通过曝气池和氧化沟工艺比较经济可行,确定采用了DE型双沟式氧化沟工艺,该工艺具有较强的脱氮除磷和降解碳源能为,易实现自动化控制,便于管理等特点,工艺流程如图1。
3.2 主要构筑物设计特点
(1)厌氧池。氧化沟和厌氧池合建在同一组池内,设计流量为.5 m3/h,共用4个钢筋混凝土矩形池。厌氧池有效水深4.5 m,有效容积.5 m3,水力停留时间为1 h。可以通过堰门控制氧化沟的配水。
(2)氧化沟。氧化沟共4组,可调堰门共8套,有效容积 m3,设计流量为.5 m3/h,污泥浓度为 mg/L,溶解氧为0.4~2.0 mg/L。氧化沟采用了表面曝气机台,曝气时高速运行,反硝化阶段和低速运行确保池内水流循环,仅在曝气时高速运行。每组氧化沟分为两格,分为沟Ⅰ和沟Ⅱ,氧化沟内反硝化和硝化运行程序分为4个阶段。
氧化沟有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A2/O是主要运行方式[3],经过了粗细栅格和旋流沉砂池进入氧化沟,对污水中的氮磷进行有效的去除。
(3)二沉池。二沉池为4座圆形池体,内径 m,有效水深4.5 m,水力停留时间为3.5 h污泥回流比R为%,表面负荷为0. m3/m2h,池内配有吸泥机和浮渣泵,周边有辐射式沉淀池。
4 实际运行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4.1 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某市净化二厂年6月开始调试运行,年1月投产运行,运行过程中实际进出水水质情况见表2。运行中出现一系列问题:如设备运行单一且不易控制,并且能耗大。缺氧段,沟内低速运转;好氧段,沟内均高速运转。单速转刷停运,这种运行方式没有考虑氧化沟内微生物水平,可能使溶解氧水平过高,造成过氧化。在缺氧段有可能溶解氧不足,运行一个周期氧化沟设备的能耗为 kWh。
4.2 氧化沟运行模式改进
根据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对氧化沟工艺进行了改进。为了搅拌和推进水流,在氧化沟内增设了水下推进器。转刷和推进器的运行分为A、B、C、D、E五种模式。
在保持好氧环境下可用B、C、D、E模式,缺氧环境用A模式。溶解氧控制就存在A与E组合、A与D 组合、A与C 组合和A与B组合四种方式。运行中可根据活性、进水负荷和氧化沟微生物数量进行选择。根据A与C组合模式运转情况看,处理后的出水水质:TP为1.0 mg/L,S≤ mg/L,氨氮为0.~0. mg/L,COD≤ mg/L,BOD5为3~5 mg/L,出水水质好,达到了二级排放标准。
另外,为降低设备使用寿命,氧化沟4个阶段运行历时调整为1 h,这样易于管理和控制,氧化沟4个组合运转一个周期的能耗,以A和D组合模式曝气能力最强,适用于活性高、微生物数量很大的情况。
4.3 中水回用
中水主要用于如道路喷洒、冲洗污泥胶水机及冲车,还可以用于周围市政绿化,其他中水可用于某净化二厂内使用。该净化二厂计划5年内完成中水配套管网设施和生产系统,实现中水开发利用的产业化、规范化。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bid.lcyff./#/?source=bdzd
什么是氧化沟污水处理法?
氧化沟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型,所以它在水力流态上不同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它是一种首尾相连的循环流曝气沟渠,污水渗入其中得到净化。氧化沟工艺以其经济简便的突出优势已成为中小型城市污水厂的首选工艺,同时在部分畜禽养殖污水好氧处理中得到应用。其工艺流程见下图:
一般在畜禽养殖污水处理中主要设计参数为:
水力停留时间:~小时;
污泥龄:一般大于天;
有机负荷(BOD5):0.~0.千克/[千克(活性污泥)?天];
容积负荷(BOD5):0.2~0.4千克/(米3?天);
活性污泥浓度:~毫克/升;
沟内平均流速:0.3~0.5米/秒。
以上就是俊星环保对于改装氧化沟下水道(改装氧化沟下水道怎么改)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改装氧化沟下水道(改装氧化沟下水道怎么改)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